加快贵州刺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着力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
通过造林补贴、植被恢复费、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等方式大力推进刺梨基地建设,实现刺梨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重点对立地条件较好但产量低的刺梨基地进行改造,采取垦复、施肥、补植、调整密度、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刺梨低效林提高鲜果产量,使其达到丰产和稳产。以现有刺梨产业发展重点市、县为主,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集中打造规范化标准化刺梨种植示范点或示范带,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发展刺梨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长期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种植农户脱贫增收致富。按照刺梨加工能力和种植规模规划,建立加工能力与种植规模挂钩联动机制。同时,依托贵州大学组建的“刺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刺梨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在刺梨资源培育等领域,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作用。农业、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种植管护技术,做到技术到村、到户,带动一批懂技术、会生产的农户,加大农业技术指导,实现刺梨鲜果的优质丰产。

2、着力实施鲜果订单保底收购
继续坚持实施订单收购,推动刺梨种植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刺梨加工企业与农户、种植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并与专项奖补挂钩。完善“种植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农户”、“加工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加工企业 + 融合产业 + 基地 + 农户”等利益联合机制,确保刺梨鲜果应收尽收,避免“果贱伤农”现象发生,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订单收购和保底收购可先在六盘水、黔南、安顺、毕节四个刺梨产业带进行,进而再扩展政策推进区域范围。在刺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将订单合同和保底价收购作为申报刺梨专项资金的必要条件,推进刺梨加工企业落实订单保底价收购政策。

3、 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
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整合集中省、市、县三级资源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刺梨品牌、品种、技术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一批集刺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刺梨龙头企业。大力扶优扶强,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拓展上下游产业重点培育王老吉、盘州宏财等5家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销售5000万以上骨干企业,引领带动刺梨产业加快发展。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发展条件,推动广药集团等省外龙头企业在我省直接投资工厂,深度开发刺梨产业。二是引导省内刺梨加工企业与省外优强企业贵州发展刺梨产业的重点和方向。通过联合、并购、品牌合作等方式开展合作,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销售等要素配置,努力实现合作共赢。三是通过“千企改造”工程等方式整合资源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刺梨品牌、品种、技术向优势企业集中,努力打造一批本土刺梨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我省刺梨加工企业竞争力。

4、 着力打造刺梨拳头产品
大力促进企业资金、宣传向优势、特色产品倾斜。鼓励企业多方向全方面发展的同时,推动企业选定优势产品集中培养,将广药集团“刺柠吉”系列产品培育为领军产品,贵定“山王果”产品培育为刺梨原汁系列的领军产品,盘州宏财“刺力王”产品培育为刺梨饮品系列的第二大单品,力争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预期目标。推动做强做优遵义山珍宝果脯、贵阳国药大健康刺梨药品和保健品、天赐贵宝刺梨酒等其他产品,尽快打造一批“走出去”的拳头产品打破贵州刺梨“墙内开花墙内香”的局面。同时加强对拳头产品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优先给予投放中央电视台、地方台等优质宣传渠道广告。

5、着力加大品牌培育
深挖贵州刺梨原产地历史文化内涵,策划建立“贵州刺梨”公共品牌的标识、标准、认证和管理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强化品牌研究、品牌设计、品牌定位和品牌沟通,差异化特色化开展品牌创建,完善品牌经营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知名企业品牌。完善刺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产品售后服务,推进产地产品认证,建立刺梨产品可追溯制度。从产地、品质、品牌和文化四个维度加强公共品牌管理。积极协调广药集团牵头成立“贵州刺梨企业家联盟”,不断提升贵州刺梨产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带动贵州刺梨产业打造一批刺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省刺梨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着力扩展省内外市场
细分刺梨产品类别,深挖其不同类别重点、突出、特殊优势,推动刺梨企业打下市场。积极开展现有同类产品市场规模、规划调研,采取不同进攻路径,差异化、特色化抢领市场。制定贵州刺梨市场管理方案,避免同类产品同批进入市场,分散突围占领市场。将“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与“贵州刺梨·维 C 之王”定位结合,多渠道足资源全方位持续加大投放广告片,整体推介贵州刺梨,组织刺梨加工企业参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内外营销展会,大力拓展刺梨产品销售渠道。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黔货出山等机遇,不断拓展各类市场,提高贵州刺梨产品省外市场占有率。

7、着力强化科技支撑
整合现有刺梨科研力量,加强对刺梨的科技研究,加快成立贵州省刺梨产业权威性综合研究机构。依托贵州大学刺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挂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牌子,对刺梨种植、加工、运输、储存等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建立和完善贵州刺梨种植管理标准、加工标准以及储存运输标准等,不断提高刺梨产业发展标准化水平。开展刺梨功效、加工标准、新产品开发等研究,形成刺梨种植和产品研发的全国性甚至国际性标准,为贵州刺梨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为“贵州刺梨产业发展顾问”,对刺梨成分做进一步分析,论证功效参数,提供科学、权威、管用的数据支撑。

8、着力政策落地和服务保障
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刺梨产业发展方面的落地落实,继续用足用好刺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绿色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刺梨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强化督促考核和运行调度,指导各地继续做好刺梨种植培育、生产加工、政策支持、协调服务等相关工作,为刺梨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