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产业发展情况

全国刺梨的分布及种植情况:刺梨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2-16℃,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均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高,以 pH 5.5-7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为佳,在道路、溪沟、水塘两旁或田坎、土坎、坡脚、山谷等荒野处均可生长。刺梨分布最密集、产量最高的地区,多位于于海拔1000-1600m 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上世纪90年代,刺梨曾在河南、山东等北方地区进行种植,虽然可以存活并结果,但刺梨果中 VC 含量等远远不及贵州刺梨。现在其他省区也有部分人工种植,但种植面积都不大。其中凉山是四川省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其冕宁林业产业示范基地源森林1号良种刺梨种植基地3000余亩。重庆云阳县大阳镇大阳村种植规模刺梨果1200多亩。(图1我国刺梨野生分布区)

生产情况 :刺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全省88个县(市、区)除从江、榕江、威宁三个县分布较少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有大量分布。刺梨人工种植主要是在六盘水、黔南、毕节、安顺四个市(州)。盘州、龙里、贵定及西秀等是我省人工种植刺梨面积最大、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和示范效益较好的县(市、区)。除我省外,湖南、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邻近我省的地区也有少量野生的刺梨资源和种植基地。市场情况 :国内市场上的刺梨产品主要有三大类几十个产品。其中食品类包括刺梨糖果脯、刺梨软糖、蜜饯、果酱、罐头、刺梨糯米酒、刺梨浓缩汁等 ;保健品、药品类包括 :SOD 刺梨营养液、SOD 刺梨胶浆、SOD 刺梨口服液、刺梨保健茶、抗感冒液等。饲料类包括刺梨渣饲料添加剂。另外,刺梨原汁的消费市场十分广阔,目前全省35家刺梨企业鲜果加工量为7.85万吨,实际生产刺梨原汁3万余吨,以刺梨鲜果和原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上述系列产品基本上于省内外市场上销售完毕。近年来刺梨产品已引起境外及国外市场的重视,台湾、日本、欧美等尤其重视刺梨等开发价值高的医药及保健产品。贵州老来福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旗下企业)生产的两种以刺梨为主的药品、四种含刺梨的保健产品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其中富含 SOD 的“老来福口服液”是一种以刺梨为主要成分的独家专利保健产品,出口到港澳台、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地区,销售额约占四种保健食品的一半,深受消费者喜爱。未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命健康追求的提升,随着科技创新、研发力度的加大及刺梨口感的改善、产品在市场上的售价逐渐科学、合理,社会对刺梨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原汁的需求将会较大幅度的增加。

贵州刺梨的分布和种植情况:刺梨资源野生分布和人工种植主要集中在贵州。生分布情况 :刺梨生长于高原地区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木丛中。野生状态在贵州全境均有分布,以大方、毕节、金沙、贵定、龙里、惠水、兴义、开阳、息峰、修文、安顺、盘州等地最多。清朝康熙年间的《黔书》中写道:刺梨“黔之四封悉产,移之他境则不生。”《贵州通志》中写道:“各郡佣有,越黔境乃无”。古人便知刺梨贵州全境分布,黔境外无。刺梨在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周边省区少量分布,但贵州是全国的野生刺梨主要集中区域,且品质最佳。人工种植情况 :贵州是最早开展刺梨人工种植的省份,人工种植刺梨在贵州已有30多年历史。随着科技进步,贵州刺梨人工种植栽培实现了规模化。2019年,全省刺梨种植面积176万亩、比上年新增21万亩。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六盘水市、黔南州、毕节市、安顺市分别达到110万亩、29万亩、19万亩、9万亩,占全省刺梨种植面积的95%。其他市(州)也有种植。(重点县(市、区)情况 :全省种植面积前15的县区中,盘州市、水城县、七星关区面积较大,分别达58.9万亩、43.8万亩、11.1万亩,分别占33.42%、24.86%、6.27%)

良种选育情况 :贵州刺梨品种选育及研究起步较早,1982年以来,原贵州农学院从贵州野生刺梨中选育出一批刺梨优良无性系,其中“贵农1号”、“贵农2号”、 “贵农5号”和“贵农7号”获得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品种审定证书2015年,经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审查,安顺市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 “安富一号”金刺梨品种主要特征符合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条件,获国家林业局(2015第18号公告)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并颁发《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苗木供应情况 :2019年,开展种质、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推进刺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建设,选育培育出功能性刺梨良种、早中晚熟品种,建成一批良种采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一批高质高效示范区。2019年,全省刺梨育苗企业47家,采穗圃18个。苗木品种主要是贵农5号、7号和金刺梨,穗条主要来源于黔南、毕节、安顺等地。全省将刺梨种苗生产企业纳入全省特色种质资源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进行管理和服务,培育苗木4500万株,满足年造20万梨基地的需求。规范化种植情况 :贵州是全国唯一把刺梨野生变家种并大规模推广的省份,全省现有5个县开展了标准化刺梨种植。打造了盘州市天富刺梨园区、龙里县茶香村刺梨种植示范基地、独山刺梨示范基地等一批高效示范化基地,产能较高的可达到亩产1吨以上。同时也形成了一批刺梨规范种植技术成果。目前,贵州省《刺梨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刺梨培育技术规程》、《绿色有机食品刺梨生产技术规程》 、《刺梨绿色有机栽培技术规程》等刺梨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地方标准已实施。地块面积分级情况 :全省刺梨种植27183块,单个地块面积主要集中在200亩以上、面积占全省刺梨资源68.05%。其中,面积1000亩(含)以上地块244个、面积占全省刺梨28.59%,主要分布在盘市、水城县与七星关区,面积分别是24.20万亩、6.52万亩、2.49万亩。从500亩以上坝区看,全省500亩以上坝区刺梨种植1.56万亩。

贵州刺梨产业扶贫情况:2019年,全省刺梨鲜果销售收入2.6亿元,刺梨种植流转土地收入4250万元,农民参与刺梨种植务工收入9645万元,共实现收入4.03亿元,带动农户6.5万户、21.7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6138元,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订单收购情况 :2019年,刺梨加工企业联结种植合作社308个,以订单关系带动基地种植91万亩,订单保底收购率为52%。如水城县保底收购为3元 / 斤,盘州宏财保底收购为2元 / 斤,总体上拉高了刺梨保底收购价格,将保底收购均价从去年的1.8元/斤提升至2元 /斤以上。各地收购情况 :由于我省刺梨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同,刺梨种植和买情况略有差别。以六盘水市为例 :盘州市国资企业宏财集团收购价格长期稳定在2—2.5元 / 斤,该市其他企业则为1.5—2元 / 斤 ;水城县保底收购价格为3元 / 斤 ;六枝特区加工企业能力较弱,收购量较少。从市(州)情况来看,黔南州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有一定波动,毕节市、安顺市价格相对稳定。加工企业收购情况 :刺梨鲜果占加工企业的成本不算高,一般不超过10%,但由于我省加工企业刺梨鲜果消耗的能力有限,随着大量刺梨种植进入丰产期,加工企业的收购压力较大,短期内的资金压力也较大。

刺梨种植企业反映情况 :我省刺梨种植基地占种植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修建有机耕道的基地,刺梨收购情况较好,一般人工成本在0.5元 / 斤左右,收购价达2元 / 斤,可保证农户采收有钱挣、基地有利润。种植于峻峭山地的刺梨,鲜果产量占总体30% 左右,个体户加工、自用自产自销、分散、规模小,加之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收购成本在1元 / 斤左右,农户采收积极性有待提高。

贵州刺梨产业扶贫模式及其典型案例
在我省农村产业革命推进过程中,刺梨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各市州以打造精深加工为目标,以扩大市场、品牌培育为导向,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刺梨产业发展,坚持走加工带动之路,完善“公司 + 合作社(基地)+ 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出刺梨种植及产业加工带动助力脱贫的发展模式具体模式如下 :

1、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做法 :明确助力贵州农户脱贫攻坚原则,由刺梨种植企业与合作社及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与土地流转协议,再向刺梨加工企业进行销售即大户承包、返租倒包。合作社组织土地管护、刺梨采收,农户土地入股获得分红,打造闲置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新局面。典型案例 :水城县林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400元/亩·年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发展刺梨业,签订“三变”土地入股合同,聘用贫困户298人作为管护人员,并根据收购合同对刺梨进行保价回收,再向刺梨加工企进行销售。这种以“种植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为组织方式,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流通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合作社负责组织管护、抚育、鲜果采收,农户以土地入股获得土地保底分红的方式,深入推进了“三变”改革,建刺梨产业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之间建立起利益联结。该模式在水城县已种植刺梨38.9万亩,关联合作社91家,带动农户37358户162170人,其中贫困户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 1811367户43101人 ;前三年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按照400元/亩·年,由种植企业直接支付给农户。

2、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做法 :明确由刺梨加工企业投资打造“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及农户签订收购订单,进行保底价收购,由合作社牵头按照企业要求标准组织农户发展,由加工企业统一回购合作社或农户刺梨鲜果。典型案例 :西秀区按照“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明确贵州大兴延年果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生产销售,合作社牵头制定农残标准,监督农户禁用农用药物,指导施用农家肥、生物防治,做到原生态生长、标准化管理,农户负责刺梨种植采取分发挥各环节职能,完善刺梨产业链,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联系在一起,有效解决金刺梨产业销售难题,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刺梨产业健康发展。通过总结和推广西秀区刺梨产业发展模式,安顺市以西秀区为核心,普定县、关岭县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县区,做到集中连片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应。2019年,金刺梨种植面积达30万亩,覆盖55个乡镇345个村(其中贫困村168个),涉及种植合作社75个、大户523户、散户近2.75万户,带动受益人数9.52万人。创建规范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以上的21个、500亩以上的43个、100亩以上的90个。盘州市委、市政府2016年明确由宏财集团牵头发展刺梨产业,企业带头打造刺梨“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合作社按照企业要求组织农户种植,加工企业统一回购刺梨鲜果。2016年以来,盘州市累计种植达54.41万亩,打造了21个集中连片示范基地,获批“国家级刺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带动了3万贫困户7万人口增收致富,刺梨种植户每年亩均增收2210元(含土地流转金)。盘州市将企业厂房、设备、产品研发中心和销售渠道,与合作社、农户种植基地进行资源整合,采取订单和保底收购方式,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嬴,初步形成刺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在起伏中前进。刺梨资源的最初利用是个体户加工、自产自用自销,分散、规模小。据清道光年间《贵阳府志》记载,“今黔人采刺梨蒸之、爆干、囊盛之酒盎,名刺梨酒,味甚佳,甜而能消宿食”。清代中期,黔中的刺梨酒从农家自酿自饮逐渐作为商品进入作坊。民国初期,花溪青岩古镇有4至5家刺梨酒坊,产品依靠人挑马驮外销黔中各地。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贵阳花溪青岩古镇刺梨酒已有一定的规模,逐渐形成了刺梨产业。贵州刺梨规化发展是从解放后开始,1951年8月国营青岩酒厂(1954年改名贵州省花溪刺梨酒厂),开始生产刺梨酒,主打产品“花溪刺梨糯米酒“,该产品远销四川、重庆、湖南、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1981年出口创汇14万美元。1982年最高时生产能力达到500吨,年产值达到1131万元。由此推动形成了80年代中期贵州刺梨产业的第一次发展浪潮。由于资源、加工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此后刺梨产业发展出现萎缩,直至90年代中期,国家轻工部支持,引进瑞典自动化刺梨加工生产线,刺梨加工逐步回升,加工产值达到9810万元,刺梨产业形成了第二次发展浪潮。从2007年开始,贵州刺梨产业快速迅猛发展,2010年的产值为1.87亿元,2019年全省刺梨产业工业总产值近10亿元,迎来了刺梨产业第三次发展浪潮。

生产加工能力增强:2019年,35户刺梨加工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0户)刺梨鲜果加工能力13.8万吨,其中,刺梨原汁鲜果加工能力为9.6万吨(当年新增1.7万吨),刺梨原汁储存能力4.8万吨(当年新增8700吨)。35户企业加工刺梨原汁实际消耗刺梨鲜果4.4万吨、比上年增加5000吨,其余2.2万吨刺梨鲜果被加工为刺梨果干果脯、刺梨酒等产品。35户企业销售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0.4%。刺梨原汁和饮品销售收入分别超过2.5亿元。广药王老吉从贵州省刺梨产业恒力源、欣扬农业、金维宝采购刺梨浓缩汁238吨(折合消耗刺梨鲜果1304吨), “刺柠吉”及系列产品销售收入达1.2亿元。宏财、天刺力、遵义山珍宝、贵定山王果等4户本省主要的刺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1.3亿元、9500万元、8653万元、8500万元。产品品类更加丰富贵州按照推动刺梨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高效益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刺梨精深加工,发展了刺梨原汁、饮料、发酵酒、果酒、茶、果脯、刺梨干、软糖、刺梨酥、口服液、含片、精粉等10余种刺梨产品,新开发了刺梨罐头、刺梨泡糖片、刺梨化妆品、复合型口服液等新产品,丰富了刺梨产品品类和产业业态。刺梨加工企业逐步提升果脯、果酒、精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贵州组建专家团队对刺梨药用成分进一步研究,选择权威科研机构论证刺梨功效指标参数。对刺梨产品种植、加工、运输、储藏等共性技术开展攻关。制定贵州刺梨品种分类的品种标准、种植管理标准、加工标准,以及储藏运输等标准。2019年完成了20项刺梨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工作。

品牌打造不断加强:
品牌具备一定基础。黔南州拥有“龙里刺梨”、“龙里刺梨干”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定刺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茶香刺梨”、“谷脚刺梨”两个贵州省著名商标。注册的商标还有《刺柠吉》《刺力王》《天刺力》《恒力源》《康赐你》《苗天品》《黔宝》《山王果》《高原苗香》《敏子》《媗姨妈》《九个刺梨果》《天泷》等。《刺力王》在2019年广州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进行新品发布。《高原苗香》刺梨干曾获第四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地方特色奖。“龙里刺梨干”获“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标志产品。龙里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刺梨之乡”,贵定、龙里两县获 “中国刺梨名县”称号。贵定县成为首批刺梨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试点县,恒力源、奇昂、山王果、天泷、敏子等5家企业成为首批刺梨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试点单位。龙里十里刺梨沟旅游景区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里茶香刺梨产业园区被贵州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同时,也打造出了“好花红”公用商标。毕节地区刚刚尝试打造“沂蒙山宝,毕节珍好”的地区品牌。目前贵州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有意识去打造品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9年,“贵州刺梨·维 C 之王”作为核心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贵州电视台等黄金时段进行广告宣传。推动广药集团在中央电视贵州省刺梨产业、广东电视台等投放“刺柠吉”广告,在贵广高铁投放“刺柠吉”冠名广告、车厢广告等。贵州刺梨在日均客流量1200万人次,有17条线车厢及站台共3万多块屏的上海地铁,在拥有700万用户的东方有线投放宣传广告。在拥有4.6亿用户的拼多多平台投放 APP 开机屏广告。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推介,贵州刺梨整体品牌影响力和知晓率不断提升。

研发平台与团队建设日趋完善:
刺梨研发平台和团队在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单位逐渐形成。现从事刺梨资源利用开发研究的平台主要有“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省委编办)、“贵州省天然产物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等。专业性的学会和协会有“贵州省刺梨行业协会”、“贵州省刺梨学会”、“中国经济林协会刺梨分会”等。依托贵州刺梨独特资源禀赋,形成了多个研究团队。贵州大学樊卫国、安华明教授团队在种质资源库建设、品种品系选育、种植栽培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贵州大学谭书明、丁筑红教授等团队在刺梨果保鲜、加工保质、储存方面工作效果明显。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杨小生、杨娟教授团队在功效物质阐明、作用机制研究、质量控制技术的建立、高值化产品开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贵州师范大学江帆教授团队在刺梨复合新产品开发及转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贡献。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研发中心的专家学者都在积极从事刺梨资源的研究开发。

市场拓展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推动刺梨加工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推动刺梨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在淘宝、拼多多、京东开设旗舰店,与多家大型超市合作。组织刺梨企业参加3次国外展会、5次省外展销会、6次省内展销会,全力帮助刺梨企业拓展省内省外、线上线下市场。2019年,贵州刺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0.4%,省外销售收入约3亿元,占全省刺梨产业销售的40%。贵州刺梨维生素 C 含量极高,不仅具备较高的营养及医药价值,也具有可观的市场发展潜力,但目前刺梨品牌影响力较弱,消费市场对刺梨的认知度还不够。以刺梨饮料为例,折合每百毫升价格普遍在2元 -2.5元之间,远高于更为畅销的王老吉和可口可乐(普通包装折合每百毫升价格分别在1.1元、0.66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