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展刺梨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贵州发展刺梨的机遇:
政策导向为贵州刺梨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刺梨作为全省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从刺梨产品、刺梨观光旅游、到刺梨文化体验,可以将贵州刺梨打造成为贵州省独特的名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刺梨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5)》中提出紧紧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以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为基础,把刺梨产业作为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经营创新、标准创新为依托,推动刺梨业态做丰、产业做大、链条做长、品牌做强、内涵做深,把刺梨培育成为市场消费的明星级元素,把“贵州刺梨”打造成为大生态和大健康领域的“超级 IP”,推动具有贵州现代山地特色的刺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得力助手、脱贫攻坚致富能手、改善生态的绿色抓手。

一系列政策的导向,为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导向平台,对贵州刺梨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后盾。在资金投入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保单、林权抵押贷款等贷款手段,重点支持刺梨种植、收购、加工、品牌打造等环节,实行优惠利率,财政优先给予贷款贴息。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刺梨产业,将新造刺梨、低效林改造、机械化生产设备等项目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基础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刺梨园区、刺梨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刺梨采摘、运输、加工等机械化的运用程度,争取将刺梨基地运输道路、辅路和采集便道等水、电、路和管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发改、财政支持的范围,提高刺梨采摘、运输的利用效率。

大健康产业助推刺梨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支农产业政策的支撑,农产品加工逐渐向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饮料的认识也逐渐在改变,传统的那种通过食品添加剂色素等调配的饮料渐渐地被历史所淘汰,功能性健康养生饮品的需求逐年在增长,社会各界对饮料的追求,趋向于传统化,天然化,健康化,针对这种状况,以天然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具有高营养、精细化、健康养生功能化的新型饮品已属未来饮料市场的必然趋势。功能养生产品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增进健康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自身的健康日益重视,对功能养生产品的需求日益升温,为健康投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近些年来,功能养生产品行业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功能养生产品行业势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和战略产业,我国功能养生产品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国人的养生意识不断提升,功能养生产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良好的产品品质是贵州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贵州山川秀丽、海拔适中、纬度适宜,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浓度高,地磁辐射弱,被誉为天然“大空调”、“大氧吧”、“大公园”。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刺梨产业是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融入刺梨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推动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主要有两个着力点,一方面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 ;另一方面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铸就了贵州刺梨特有的品质,契合不断升级的健康消费层级需求。贵州发展刺梨的挑战: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虽已形成产、研、加、销链条,但在规模种植、加工储存、产品营销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1 、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
当前,刺梨种植管理相对粗放,规范化、集约化种植水平不高,刺梨单产低,产出效益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基地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种植农户年轻人占比较低,对绿色有机的概念认识还有待提升,建园及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二是基地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主产区种植户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技术人员大量缺乏,提高刺梨标准化栽培水平受阻。四是植株品种结构单一。贵州刺梨的主栽品种为“贵农5号”,培植品种为“贵农7号”和“贵农2号”。据《中南林业调查统计报告》称,其中5号和7号栽培面积占到贵州刺梨总面积的95%,不利于刺梨产业的健康发展。

2、规模化加工能力不强
由于刺梨鲜果保存周期短,储藏设备、采后处理方法单一。同时加工企业原汁储存能力不足。以2019年全省刺梨种植情况为例,无法满足全省5.67万吨的原汁储存需求。产品竞争力不强。当前市场上大多数刺梨产品为果脯、果干、原汁及饮料,产品同质化严重,影响了刺梨产业及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 、品牌化营销理念不新
一是刺梨公共品牌刚起步,企业和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品牌研究、设计、定位,差异化、特色化创建能力不足,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二是营销理念和方式有待提升,农民卖刺梨、企业卖刺梨产品,营销理念和模式创
新、消费人群培养、健康理念、营养价值等融入不够。鲜果单价低,销量十分有限。即使加工成果脯也只能以旅游土特产售卖,单价也不高。三是市场开拓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投入虽已加大,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贵州刺梨“墙内开花墙内香”的格局还没有完全突破,大部分企业省内市场没有全覆盖,省外市场渠道,电商平台不多、市场认知度不足。
四是加工企业品牌化市场运营有待加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刺梨加工企业有35家,有独立官网的不超过10家,有品牌识别系统并正在应用的不超过5家。真正意义上通过品牌化运作,覆盖全贵州市场的刺梨生产企业不超过3家。市场运作能力将成为目前刺梨产业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贵州刺梨最显而易见的挑战是市场!